勃生元招商代理
新哥:290162017
鹿茸是取之梅花鹿或马鹿的尚未骨化的幼角。古典医籍《神农本草经》记载鹿茸“味甘、性温、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病,益气强志、生齿不老”。在历代医书中都有鹿茸功能和主治的详细记载。根据历代中医临床实践经验,鹿茸治疗疾病主要基于它能温肾壮阳,生精益血,强筋补髓。
鹿茸主治虚劳赢瘦,血虚眩晕、腰膝酸痛、阳痿滑精和虚寒血崩。鹿茸不仅在中医临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苏联、朝鲜、日本和东南亚民间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养鹿业在欧洲、美洲、亚洲及大洋洲都有悠久的历史。但割取未骨化的幼角,即鹿茸作为药用,仅在中国、苏联和朝鲜等亚洲国家:中国是利用鹿茸治病最早的国家,中国也是世界上养鹿最早的国家。真正从经济利用目的出发进行饲养鹿始于清代。根据历史资料考查,1733年(雍正11年)吉林省就已开始养鹿。吉林省东丰县小四平一带是养鹿的发源地之一。解放前养鹿业并不十分发达,主要由个体分散圈养,规模很小。新中国成立以后,养鹿业在全国各省都得到了迅速发展。建立了许多国营和集体所有的养鹿场。目前我国养鹿业比较发达,人们已经在鹿的饲养、管理,鹿病的防治,鹿茸的采制和加工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鹿茸的化学和药理研究始于本世纪初,但在1985年以前鹿茸的化学和药理研究仍不十分深入。
自1985年以来,鹿茸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特别是药理研究证明了鹿茸确实具有抗衰老作用,在药理配含下,化学研究阐明了鹿茸的一系列与抗衰老和强壮作用有关的生物活性成分,从而使鹿茸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为鹿茸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科学基础。在未来的日子里,采鹿有道将带大家共同学习了解鹿茸的点点滴滴,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