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勃生元招商代理

新哥:290162017

当说到“保护白海豚”时,我们究竟在谈什么?

发布者:勃生元官网发布时间:2023-10-22访问量:125

     当科学家在谈论“保护白海豚”时,他们所要保护的,其实是更多看不见的物种,整个海洋环境,还有我们自己——吃住喜好都和白海豚差不多、整天与白海豚过不去、还要祈求白海豚保平安的愚蠢的人类。

跃出水面的中华白海豚。图片来源见水印

对许多人来说,中华白海豚是只在课本和新闻里出现的传说中的动物。2015年10月白海豚“大白”误入珠江事件发生以来,问“白海豚是什么”、感叹“白海豚原来还没灭绝呀”的人又多了起来。我觉得似乎有必要写点什么,告诉大家白海豚还活着,尽管处境艰难,但的确就在我们身边不远处努力地活着。

住在我家边上还吃得跟我一样

大名里有“中华”二字的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这个“chinensis”也是中国的意思),其实并不只住在中国。这个物种又名叫印度-太平洋驼背豚,分布很广,太平洋里北至中国、南至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印度洋里非洲东部和印度沿岸,都有它们的踪迹。

白海豚虽然分布广泛,但不论在中国、非洲还是澳大利亚,它们都紧挨着岸边生活,特别喜欢食物丰富的河口地区,广袤却贫瘠的深海它们是不去的。这样看来,白海豚的生活范围又似乎很狭窄。在国内,白海豚主要生活在从福建到广西的南部各省沿岸,特别是珠江口这样的河口地区,浙江沿海、长江口也有记录,再往北去的黄海一带就很少能看见了。白海豚喜欢温暖的南方水域,又喜欢紧贴岸边生活,再加上偏爱河口地区——这生活习性听起来有点耳熟啊?没错,人类也是这样,喜欢住在南方沿海、河口地区。于是白海豚的栖息地,正好是人口密集、工业或渔业发达的地区,便不足为奇了。

不仅住得讲究,白海豚在吃饭问题上,也和人类的喜好颇为一致。总的来说,白海豚喜欢吃鱼。人们曾解剖搁浅的白海豚尸体,看它们胃里有些什么,且听我报菜名:叫姑鱼、黄皮鱼、鳀鱼、大黄鱼、带鱼、鲇鱼……这些食物听起来也有点耳熟啊(还有点流口水)?没错,特别是黄皮鱼、大黄鱼和带鱼,白海豚很喜欢吃,人类也正好很喜欢捕捞。顺带说一句,和白海豚一样常常出现在河口地区的江豚,则喜欢吃鱿鱼、墨鱼之类的软体动物,以人类的标准看,也算是个美食家。

白海豚捕鱼吃。 图片来源见水印

在人口密集的地方,捕食人类捕捞的鱼类,难怪自古以来,白海豚就常与渔船相伴。渔民们也早已习惯于和白海豚相处,民间还有些“信白海豚保平安”的传说,有的说它是妈祖的化身,有的说有白海豚的海域就没有鲨鱼……然而,随着渔船马力越来越足,拖网捕鱼技术越来越普遍,白海豚自己的平安倒有些难保了。船速太快躲闪不及导致的撞船事故,以及渔网缠绕受伤甚至窒息而亡,这样的死伤原因渐渐变得十分常见。

认路交流全靠声音

渔船和其他各种船还带来一个问题,这就是噪音污染。说到噪音污染,不得不先讲讲“白海豚怎么叫”这个问题。白海豚的声音大致分为两种用途,一种是用来回声定位的,另一种是用来说话交流的。

回声定位的声音是一系列短促的“咔嗒”声,每秒可有二三十次,但这“咔嗒”大多在超声波频段,人耳是听不见的,如果能听见的话,大概会像一只走快了二十倍的钟表吧。白海豚喜欢生活的河口及沿岸地带海水十分浑浊,要想在珠江口这样伸手不见五指的水域快速行进甚至捕猎,靠眼睛看是不行的,就只有靠听回声来“看”清前方情形。

说话交流的声音大致在人耳能听见的范围内,有时是类似“狗叫”和“鸭子叫”的叫声,有时是低沉的“咕哝声”,有时是音调较高的“口哨声”。白海豚语的意义还没研究清楚,不过据说瓶鼻海豚的叫声寓意颇为丰富,既有游泳时请别的海豚让路用的“车喇叭声”,也有妈妈对小海豚轻声哼唱“摇篮曲”,甚至还能互相呼唤对方的名字。

粉红色的白海豚小时呈灰色,长大后身上灰色与粉色相间,出现斑点,到成年时可完全变为白色或粉红色。白海豚是哺乳动物,母亲会给小海豚喂奶并抚养它们长大。有时母亲们还会结成“妈妈帮”,共同抚养和保护孩子。图片来源见水印

与人相伴并非易事

如今在航运施工繁忙的水域,水下恐怕就像大马路上一样嘈杂。如果只是说话听不见也罢,要是定位用的声音也听不见,那就真是抓瞎了,不仅吃不到鱼,一头撞上船舶甚至海滩的危险都有可能发生。

迷路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如果在河口定位失败,不小心往河流上游越走越远,就会渐渐来到不适宜它们生存的环境,最后只能说凶多吉少。2015年10月份广受关注的白海豚“大白”就是犯了这个错误,游进了珠江,才使这么多人替它担心,人们用敲打船舷的声音为它指路,希望把它送回大海。不过“大白”倒未必是受了噪音污染的影响,因为白海豚年纪大了,也会有点耳背,有可能是因此没能听清回声信号才迷路的。

白海豚近些年来,可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困扰,除了听不见回声睁眼瞎,忙于躲避渔船,还被填海作业抢走地盘,而且没东西吃。没东西吃这个容易理解,白海豚爱吃的鱼人类也爱吃,然后在栖息地破坏和人类过度捕捞的双重打击下,这些鱼越来越少。如果你认识老渔民,去问一问就会知道,别说是白海豚,就连技术先进拉大网打鱼的人类,也越来越难捕到鱼了。白海豚的日子大概也不好过吧。

灰粉相间的白海豚。图片来源见水印

为什么要保护白海豚?

人们常说,要保护白海豚是因为它们处于食物链顶端,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可是,白海豚吃的鱼吧我觉得味道都不错,如果没了白海豚,那就由我们人类亲自上阵把这些鱼煎炸蒸煮一番,担起充当食物链顶端的重任不就好了吗?

其实,或许你也已经意识到,保护白海豚对于海洋环境的意义,远不止“食物链的一环”这么简单。白海豚只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冰山一角,而在白海豚生活的浅海环境中,还生存着一大群或许你听也没听说过的其他海洋生物。通过关心“看得见”的生物,保护更多“看不见”的生物和环境,是许多保护政策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思路。

白海豚(还有其他鲸豚类)是海洋生物中比较容易观察的对象。日常监测时,观察跃出水面的白海豚,可以从背鳍形状、身上斑点、疤痕的分布来分辨出谁是谁,甚至可以取个名字(不过如果照小白、大白、老白这么取下去,估计不多久就词穷了,想新绰号也是个难题)。然后若是有中华白海豚尸体搁浅,则可以像对待人类一样,看看死的是谁,叫上名字来,历数它的生活史,为它做尸检、分析死因,总结出对人类有警示作用的讣告:

“老白,我们观察六年的老朋友,一个两岁孩子(小白)的母亲,身体健康但体内重金属含量超标,曾被渔网缠绕,留下一道疤痕但成功逃脱,死于船舶撞击,享年约十五岁。这一带海洋重金属污染得注意检测了(可别忘了你和白海豚爱吃一样的鱼),打鱼、开船更是要小心了!”

再比如说前段时间厦门建新机场,施工单位用爆破方法清除礁石,这样对许多海洋生物都很危险,却没有引起关注。直到附近海域发现疑似死于爆破的白海豚尸体,人们才纷纷开始讨论这种做法的不妥之处,要求换用温和的方法。清淤填海等等人类活动虽然不会停止,但如果能因涉及白海豚而引起关注,对于保护环境来说也算一件幸事——试想如果这里没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白海豚,人们大概不会注意到施工方法错误的危害,不知还有多少“看不见”的海洋生物因此失去家园,而等人们意识到生态环境破坏导致人类自己没有鱼吃之类的,就已经太晚了。保护山上的大熊猫也是一样的道理:保护大熊猫,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林子,这样一来,也就保护了同样生活其中的大量你听都没听说过的、甚至科学家还没发现的生物。

当科学家在谈论“保护白海豚”时,他们所要保护的,其实是更多看不见的物种,整个海洋环境,还有我们自己——吃住喜好都和白海豚差不多、整天与白海豚过不去、还要祈求白海豚保平安的愚蠢的人类。

* 本文原作于2015年10月白海豚误入珠江事件后,删节版曾刊载于《中学生天地》2016年第3期。

拓展阅读

1. 中华白海豚“大白”迷路珠江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0/23/c_1116918355.htm

   中华白海豚的珠江口拯救战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5-11/05/c_128395182.htm

2. 比较好的白海豚科普:知乎问题-中华白海豚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它们的现状如何?-喵鱼酱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18542/answer/64589434

3. 白海豚的分布与食性

    中国海域分布 Chen, B., Zheng, D., Yang, G., Xu, X., & Zhou, K. (2009). Integrative Zoology, 4(2), 240-247.

    种群变化分析 Miller, P. S. (2016). A Population Viability Analysis for the Chinese White Dolphin (Sousa chinensis)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iucn-csg.org

    香港海域搁浅白海豚食性分析 Barros, N. B., Jefferson, T. A., & Parsons, E. C. M. (2004). Aquatic Mammals, 30(1), 179-188.

    营养级与重金属富集 Liu, J. Y., Chou, L. S., & Chen, M. H. (2015). 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93(1), 270-277.

4. 白海豚和瓶鼻海豚叫声的意义

    白海豚叫声 Van Parijs, S. M. et al., (2001), Ethology 107, 701-716

  瓶鼻海豚交流方式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0/06/100609094355.htm

5. 白海豚遭受的威胁

    船舶噪音 Li, S. et al. (2015).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38(2), 942-952.

    栖息地破坏 Karczmarski, L., Huang, S. L., & Chan, S. C. (2017). Scientific Reports, 7.

作者介绍:

谭羚迪,福建厦门人,北京大学化学学士,欧洲海洋学硕士,目前在山水担任“谭老师”。教过小学自然,也教过大学化学;在电镜室给海胆牙齿拍过照,也在地中海荒岛给鹱(hù)上过脚环。主要志向与其说是保护自然,不如说是保护热爱自然的人。认真“研究”过的有:海胆和两栖动物的牙齿(生物矿化),海洋鸟类的迁徙和繁殖(动物行为),还有人类在自然博物馆的参观行为(环境教育)。

撰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谭羚迪

排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棣棠(实习)

识别下图二维码 关注山水公众号

中华白海豚 摄影 / 秦大公

客服微信:290162017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